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专业设置 >> 智能机器人技术

智能机器人技术(专业代码:460304)

2025年01月15日  点击:[]

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

A. 培养目标


《“十四五”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(工信部联规〔2021〕205号)中明确提出:到2025年,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、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。而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,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随着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,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、服务业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根据调研数据,预计到2025年,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,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。

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、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,能够从事智能机器人的安装调试、维护维修、改造与集成应用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,适应生产、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B. 专业亮点


(1)紧贴行业前沿技术。智能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方向,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,本专业紧密跟踪智能机器人技术行业前沿技术,主干课程涵盖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,使学生能够掌握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开发、系统安装与维护等能力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使学生能够适应并引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潮流。

(2)实践性强,注重技能培养。通过校企合作、实习实训等方式,注重实践性和技能培养,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,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,提升职业素养。

(3)职业定位明确,就业前景广阔。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智能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应用开发、系统集成与运维、产品销售与咨询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,相关领域的就业需求不断增长,就业前景广阔。

(4)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。专业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,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。通过课程设置、实践教学等方式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能力等,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社会政治、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

二、专业课程体系


三、专业就业领域与就业方向


四、专业教学条件

(1)校内实验实训室及实训平台


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

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训室

(2)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合作企业

与广州从化移动、清远移动合作共建校外基地

与越疆科技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

与深圳讯方联合开展鸿蒙生态人才培养


(3)校外专业学习活动

师生赴合作企业了解企业新技术新产品

学院师生赴广州琶洲展馆开展“智能制造实践与创新学习之旅”



五、职业类证书


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、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、机器人工程师、人工智能创客指导师、机器人操作与运维、机器人应用编程等





关闭